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9-09 14:44
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到来之际,9月4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牵头发起,民政职业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联合发起的“深根者计划”社区慈善人才培养项目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贾晓九,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腾讯公司副总裁、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先后致辞。民政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邹文开、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创始院长王名、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陈红珊分别代表联合发起方发言。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谢琼代表“社区慈善实验”项目组发布《中国特色社区慈善实验报告》。
长沙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张冶秋,长沙市慈善事务中心副主任、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陈飞宇以及北京、甘肃酒泉、浙江杭州等参与首批人才培养试点的地方合作单位代表出席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民政职业大学、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等高校与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爱眼公益基金会、北京美团公益基金会、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会、北京货拉拉公益基金会、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伊利集团、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等14家首批参与“深根者计划”的共建伙伴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王杰秀、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助理兼慈善分会副会长彭建梅先后主持会议。
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贾晓九指出,社区慈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深根者计划”的推出有助于强化社区慈善工作的人才支撑,促进慈善服务与社区需求对接,推动慈善人才真正“沉”到社区一线,成为推动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坚实力量。他还强调,一要完善促进社区慈善发展的政策措施,二要深化社区慈善的实践探索,鼓励地方改革创新,三要加强社区慈善的理论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慈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凝聚广泛共识。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推动慈善立法、执法检查和修法过程中,主张重视社区慈善,提出应将社区慈善作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攻方向。2023年,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和腾讯基金会启动社区慈善实验项目,确立了“立足社区、动员社区、服务社区、提升社区”的十六字方针。他指出,社区慈善发展的关键在“人”,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能做好事,“深根者计划”就是通过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培育社区慈善工作队伍,进而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贡献慈善的力量。
腾讯公司副总裁、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表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在于赋能“人”。社区的发展需要一批既有热情、又懂方法的社区慈善人才——他们懂社区、会运营、能创新,是社区的“毛细血管”与“连接器”,让善意有效流动,让邻里守望相助。“深根者”正是指这批真正能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行动者。她强调,“深根者计划”具有几个特色:第一,强调“共创”,而非“独行”,期待与各个领域的顶尖“伙伴”开放生态资源,共享多年沉淀的经验与智慧。第二,强调“行动”,而非“空谈”,围绕社区真实问题组建团队、寻找资源、动手解决。第三,强调“生态”,而非“盆景”,致力于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向善、居民参与、公益支撑”的四方协同社区慈善生态模型。她表示,腾讯的核心能力是“连接”与“数字化”,希望以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和平台优势,去连接有能力的人与需要帮助的社区,真正培养出一批扎得下、做得实、能成长的社区“深根者”。
民政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邹文开介绍,民政职业大学于今年4月与中国慈善联合会共同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整合双方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行业标准制定和实务培训等领域的优势,联合社会力量助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民政职业大学坚持“扎根民政、服务民生”办学定位,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专业集群,为项目提供坚实师资和实务支撑。学校将从三个维度发力:一是整合优质师资,打造接地气的培训团队;二是对接社区需求,聚焦“一老一小一残”急难愁盼问题,开发“案例教学+社区实训”课程;三是融入协同生态,对接学会理论资源及基金会业务优势,打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衔接通道。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创始院长王名以北宋大儒张载的四句话全新阐释社区慈善“深根者计划”的思路:一是为天地立心,要在社区治理创新中致力于培育光大仁爱之心。开展深根者计划就是要在社区中培养更多的仁者,更多有爱心、有仁心的人,让仁爱之心成为社区慈善的大根大本,成为社区公益的源头活水。二是为生民立命,要关怀关爱社区居民,努力营造社区互助和慈善的大家庭,让社区居民能够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活出每个生命的精彩。三是为往圣继绝学,通过社区慈善行动,唤起和复苏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儒家文化精神,让社区生活,人人知忠孝,个个守节信,家家户户、城市乡村,都能做到礼义廉耻。四是为万世开太平,要让仁爱之心,让立命之徳,让绝学之道,不仅得到弘扬,还要世代传承下去。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陈红珊强调,社区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慈善的“最后一公里”。中国社区慈善遵循“邻里守望”传统与《慈善法》导向,从自发走向多元共治,当前全国已有约5000家社区慈善组织,覆盖养老、医疗、环保等领域,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她指出,当前社区慈善事业发展最大瓶颈是人才匮乏,必须优先投资于扎根社区的“催化剂”型人才。而“深根者计划”不仅培养具备党建引领、专业实践、资源整合、商业运营、数字应用复合能力的骨干,更是面向未来的社会实验。她表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将依托十年来的公益积淀,与腾讯深度融合技术、平台与商业思维,通过选拔-赋能-实践-沉淀闭环,为社区量身锻造“能策划、懂资源、善协作、会运营”的慈善力量。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谢琼代表“社区慈善实验项目组”发布了《中国特色社区慈善实验报告》。她指出,社区慈善实验项目是在民政部支持下,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联合腾讯基金会于2023年5月共同发起。项目启动以来,在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等8省市选取12个各具特色的城乡社区开展试点,坚持“立足社区、动员社区、服务社区、提升社区”十六字方针,探索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慈善发展路径。两年来,项目组专家深入社区调研和指导70余次,举办各类座谈会和培训活动18场,编写《社区慈善信息简报》39期,获中央及地方媒体报道超50次,发表理论学术文章18篇,项目理论引领和政策推动效应日渐显现。她强调,立足社区向内激活发展动力,以多方共创为关键,以枢纽型组织为社区慈善的主心骨,以能力建设为关键,以数智助力为社区慈善的加速器等是社区慈善实验项目的五条核心经验。她表示,下一步社区慈善实验项目将“由点及面”,从12个试点社区拓展至杭州、长沙、酒泉等城市片区,并启动大规模人才培训计划,持续推进社区慈善高质量发展。
民政部慈善司司长贾晓九和牵头发起方代表郑功成、肖黎明、刘洲鸿、彭建梅,联合发起方代表邹文开、王振耀、王名、陈红珊,地方政府相关代表李一青、张冶秋、贾其全等共同点亮“深根者计划人才培育星图”并合影留念。
项目启动仪式结束后,会议进入圆桌交流环节。长沙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张冶秋在圆桌交流发言时指出,社区慈善人才既要注重专业培育,也要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扎根基层、耕耘社区、紧跟社区居民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并使居民切实受益,营造人人向善的社区慈善氛围。
据介绍,“深根者计划”将采取“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实施策略,先期建立试点机制,甄别培养对象,开展首轮课程试训;在此基础上,逐步提炼课程体系与标准,打造资源库,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推动社区慈善人才实践落地。